丰都县三合街道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为总牵引总抓手,推动村(社区)集体变法人、持股人、经理人,主动投身市场浪潮。坚持融合资源、资金、资产,有效激发各方面的力量,29个村(社区)均实现有集体经济组织、有实体产业、有本体收入目标。目前,街道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49个,预计各村居年度集体经济收入均达30万元,30%以上村居可达5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年度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
辣椒丰收
坚持三种投资理念。围绕“保值增值结合、独资合资结合、原地飞地结合”投资理念做大体量。保值投资。坚持以保值为前提,把财政资金、技术服务、政策资源变为村(社区)集体不动产,共争取、转化、购置不动产16处,市场价值4500万元。如,争取原罗山村四平小学教舍(价值400万元)、峡南溪安置房商业门面3间(价值260万元),争取发展集体经济资金420万元,购置商业300平方米商业门面。抱团投资。由各村居资金共同投资,吃下难得啃、回报高的项目,实现小资金大增值。共有村居共同出资的经济项目9个,其中规模最大的雪玉路农贸市场项目,由20个社区及政府共同投资700万元实施升级改造,每年创造总收益近1000万元,各村(社区)集体每年至少分红100万元。飞地投资。按照“补齐短板、拉伸长板、争取优板”的原则,打破地域限制,推动城市下乡、农村进城双向流动,发展飞地项目6个。其中,13个涉农村(居)走出村门、街门,在武平镇投资发展香葱产业;6个涉农村居投资550万元在县城建设三合街道“新农优选”数商平台,开启直播带货,开拓了麻辣鸡、豆腐乳、五星富硒枇杷等农特产品线上市场,带动周边乡镇农特产品销售,以打通产品销路反向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肉牛基地
联动三类共富产业。先看市场具象,再看政策风向,后定发展方向,形成三产递进、三产融合的大产业棋盘。壮大第一产业。发展第一产业共富经济项目15个,农文旅结合的大型项目1个(汇南田园综合体)。其中,突出丰都“菜篮子”功能和养牛大县定位,打造集生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于一体的新型“共富农场”,投产后预计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20万元,拉动农副产品销售25万元。充分发挥头雁新农人相牛、育牛、售牛的“牛经验”,由新农人以“职业经理人”身份负责运营,就近打造小型肉牛交易市场,借助统购分销、技术售后带动发展庭院牧场50个,建设“养殖小区”。进军第二产业。村(社区)入股全县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富丽食品、仙家酿造、春明牛肉,社区单独创办小微食品企业2个。同时,创办食品产业实训基地,通过“师徒式”“打工式”培训模式,打破技术瓶颈,孵化更多麻辣鸡加工经营户。拓展第三产业。集约街道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三产项目29个,主要聚集停车场、农贸市场、物业公司等城市功能配套项目。如15个城郊社区共同出资150万元,利用峡南溪100亩已征未用土地建设停车场,划设车位1500个,解决县城停车难问题。洋河社区出资20万元,由社区干部担任企业监事,与新农人联合开办农家乐,提供具有丰都味、年代感、乡土情的“八大碗”菜系,解决县城周边无憩息地问题,解决多个就业岗位,实现社区集体、新农人、城里人、附近群众多方共赢。
童仙寨社区居民点新貌
红红火火杜鹃花
建立三种主体模型。一是“独角”型。对资源丰厚、资金充足、技术门槛低的项目,由村(社区)集体独资开办,独得100%利润,共创办平都东路物业管理公司、峡南溪洋河面条厂等12家小型独资企业。二是“尖字”型。对投资规模大、技术门槛高的项目,村(社区)以土地、闲置设施、小额资金入股,撬动大头社会资本,引进专业企业,按照5%至10%股权分红。共引进啄木嘴国艾等“尖子”式项目,撬动社会资本2.2亿元。三是“共富”型。对投资规模较大,带动群众增收强的项目,采取多主体投资方式,股权和分利相对平衡,按照10%至25%股权分红,共发展村级投资的共富式企业,吸引社会投资1600万元。
文|姚宏
责任编辑|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