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提出的“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渝中区作为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近年来涌现出诸多实践案例,引领着义务教育基层学校践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中,巴蜀小学作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通过打造党建品牌“心灵邮箱”案例,成为区域内唯一入选2023年全国区域中小学幼儿园十个典型案例之一,为破解基层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的现实难题做出示范和引领。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坚持党建引领、价值导向,基于学校90年红色办学历史,结合区域高品质基础教育定位,抓住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凝人心、聚人气、从心出发、从问题切入、从制度破题,将开展了近20年的“校长信箱”,借助数字赋能,升级成“巴教村15号·心灵邮箱”(以下简称“心灵邮箱”)。
“心灵邮箱”以家长、教师、社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三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成效清单)促“两效”(成效、时效),形成了“问题归类派发—精准办理反馈—评价激励优化”的教育闭环,设计面向学生、家长、教师和周边社区开放的小程序端,构建起“统筹调度—管理保障—数据集成”的服务机制,邮箱平台升级后不到一个月,就陆续收到以“家校沟通类、家庭教育类和师生成长”为主要需求的问题89条,学校以此形成了任务清单56项,现已解决47项,全校215名党员100%参与。
如今,巴蜀小学延续在做事中熔炼团队的传统,将“心灵邮箱”转化为“问题收集器”,转化为服务大家的“心灵加油站”,用这样一个温暖、开放、数字化的志愿互助社群平台,架起师生、家长、社区居民间的“链心桥”,装上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心引擎”。
凝聚教师队伍人心 发挥融合效应
从心出发聚人气,“心灵邮箱”基于问题,创新沟通路径,整合资源,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享智慧,相互激励,强化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引领,激活了队伍建设的内在动力,扬正气、聚正气、接地气,有效营造起志愿帮扶的良好氛围。
个性服务“扬正气”。“心灵邮箱”始终聚焦团队核心竞争力“人”的发展,回到人的完整生活。在不断地对外链接与沟通中,教师们“跳出”学校“围墙”,积极参与、选择填报自己可提供的服务专长。除预设的“心理健康讲堂”“家庭教育策略”等16项服务项目外,老师们自主申报的项目多达40余项,如“社会科普课堂”“幼小衔接”“传统文化推广”等,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化的服务清单。大家同心协力,汇集融合教师团队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温和而坚定的能量场。
榜样示范“聚人气”。“心灵邮箱”定期推送“优秀案例”,形成“党员志愿服务先锋榜”,以此激励更多老师志愿作为,主动参与,收获成长,如班主任代静析、刘俐宏、王建年整合志愿服务过程撰写的案例,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典型案例,“重庆之声968家长热线”开设“校长说、教师说、家长说”等“巴蜀高质量陪伴”专栏,推出20余期报道……营造了团队风清气正、热气腾腾的教育生态。
研究转化“接地气”。迭代升级后的“心灵邮箱”,以数字化的方式聚合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时域和场域,逐渐成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抓手。如有社区居民通过“心灵邮箱”,提出想要解决垃圾分类宣讲员不够的问题。“抢单”成功的党员教师第二天便和孩子们一起,带着自己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成果,到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和低碳生活宣讲,不仅对应解决问题,受到社区居民一致好评,更是因时因地拓宽孩子学习空间、搭建孩子成长舞台,并充分引入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社会资源,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实践学习中绘就“创造与个性共生”的儿童成长蓬勃样态。
链接师生家长真心 形成教育闭环
“孩子上课走神,写字慢,认字少,阅读困难,专注力培训收效甚微,不知道怎么办。”一位担心孩子被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家长,悄悄在“心灵邮箱”上发布求助信息。
党员教师王国平主动点击任务接受键,和学科老师一起,为孩子定制针对性方案。经过2个多月耐心指导、持续鼓励,并在作业分层、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给予策略帮助,让孩子情况得以改观、家长顾虑得以缓解。
“最近孩子好像叛逆期来了,我说什么他都顶嘴,就算我轻声细语地说他都要反着干……”
党员教师代萍看到家长投递的这条问题,立即“抢下”任务,及时主动地与家长取得联系,一边安抚家长不要着急,一边给家长支招:可以坚持每天召开家会,与孩子分享生活的快乐点滴,留出每天亲子锻炼的时间,真心话小字条悄悄塞门缝……渐渐地,这位家长找到了跟自己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方法。
就这样,在党员教师的带动下,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发力,创新服务方式,回应“成长诉求”,夯实“专业本领”,从按下任务接收键到点击任务完成键,“心灵邮箱”一键直达,能随时随地反映真实需求,自动生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成效清单,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家长的急难愁盼问题,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家长成为密切的教育伙伴,与社区群众构建积极的日常互动,充分展示了党员的赤诚之心、教师的育人初心,链接起师生家长和社区群众的真心,产生良性循环。
坚定立德树人恒心 做实长效机制
小邮箱,大情怀。二十年来,从最初纸质版的“校长信箱”,到迭代升级为数字化的“心灵邮箱”。这一过程,体现了学校党委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于教师团队管理的全过程。
数字化赋能达成沟通无距,让广大师生及家长、社区居民能投递、敢投递、愿投递;
“微心愿”认领,收获了源源不断的正向激励,激发出自主成长的活力信心,拉近彼此距离,互相支撑,并形成了解决师生急困忧虑策略的教育蓄水池和动力源。
志愿者文化,鼓励支持教师在生动的服务实践中,成长自己,服务他人,家校社协同,形成多层面、多环节、多主体参与的师德师风建设格局。
正是带着这样的教育情怀,巴蜀小学教师团队坚持二十多年“中国好教师公益行”城乡学校互助活动,让全市38个区县的40多个学校受益;教师们自发开发“学教小助手”学教研评一体工具,自发沉淀梳理“学·教小助手”单元资源总量3689条,助推国家级特等奖教学成果推广,辐射全国七个示范区,全国受益学生达到100多万人……教师团队在“成长自己,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更加明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小小邮箱,已然成为每一个巴蜀教师内心成长的源动力,激活了每一个“神经末梢”,让“成长”成为每个老师的自觉自为,细致入微地融入教师的生活,点燃了教师生命成长的心灵火种,大家在“心灵邮箱”温暖的滋养中,一同迈向教育是“做的哲学”新阶段,真心做、做到真、做至美……厚植为民情怀,以“成长共同体”方式服务全局,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让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让信任与温暖融化在巴蜀小学党员教师火热的实践和热气腾腾的教育生活中,呈现孩子真实成长中的师者作为,践行宗旨,以教师之强,夯实教育强国之基。
责任编辑|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