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
行走在整洁宽敞的林荫步道中,呼吸沁人心脾的芳香;漫步于青翠碧绿的静湖边,聆听杨柳与凉亭倒影的私语;观视现代而不失典雅的“稻香坊”(食堂)“兰轩、梅轩、松轩、荷轩”(宿舍)建筑群,一股中国风扑面而来;而穿过不到100米的隧道,更让人有一种穿越时光的联想……
春天鸟语花香、夏日绿树成荫、秋天金风送爽、冬日玉兰绽放,景观山水交融,满院风景如画,这就是获评“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重庆冬季最美大学校园”等荣誉称号的重庆理工大学(以下简称重理工)。
抗战烽火淬炼,兵工血脉浸润。重理工诞生于1940年,前身是国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曾是享誉国内的“兵工七子”之一,现为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也是西南地区唯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本科高校,共有花溪、两江、杨家坪3个校区,拥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3万余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
近年来,重理工秉承“明德笃行,自强日新”的校训和“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精神,赓续“值得吾人尽力而为者,唯有教育”的办学情怀,坚持立德树人、人才为先、创新发展、开放办学,持续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国防兵工”两大办学特色,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现代化新重庆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康骞带领新入党党员参观红岩精神展览室暨余祖胜烈士陈列室,进一步加强党员党性教育。
重庆理工大学高规格召开党委人才工作会,提出加快建设全市重要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的目标。
党建统领改革发展
【工作点击】2024年1月3日,重理工党委书记康骞到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一主题,以唯物辩证的思维、生动鲜活的案例专题为师生讲授了形势与政策课。
【延伸阅读】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
重理工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实践“六个一”的党建工作体系,以党建统领事业发展,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始终高扬思想旗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完善师生全覆盖的理论学习体系;坚持党委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创新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开展“榜样面对面”“学习新思想 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等微宣讲活动,用身边的“小故事”讲好“大道理”。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践行“身心同健、文理兼修、德才并进、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筑牢课堂教学主阵地、唱响红色育人主旋律、构筑社会实践大熔炉、构建网络空间新生态等“四个课堂”,厚植育人沃土。
着力打造具有重理工辨识度的“大思政课”品牌。学校党委牢牢抓住思政课堂主阵地,构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协同联动、全校参与的思政课建设工作体系。校党委负责人带头在开学、毕业典礼、五四表彰等重要活动常态化讲授“大思政课”。党委注重将思政教育与民生工作相结合,为加强学风建设,推动广大青年学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2023年3月,学校推出7点前“半价早餐”暖心举措,受到学生热烈响应,学生早起晨学晨练率大幅提高。学校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探索“盐溶于水”式教学方法,牵头编写《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指导手册》,立项校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80余项,成为首批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重点建设共同体牵头高校。
重庆理工大学建成重庆市属高校首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获得教育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获评“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
人才工程固本强基
【工作点击】在2021年“博士渝行周”——走进高校活动中,毕业于南开大学、2017—2021年先后在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和韩国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曾获批2022年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韩国高等研究院学术研究奖、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获得者——现重庆理工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教授万学远,对重理工发出以下一番肺腑感言:
重视基础数学研究,建成了重庆市首批三个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之一,为引进人才制定相应的人才特区政策;建立校领导直接联系人才制度,关心关爱青年人才,及时协调解决青年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青年人才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待遇、医疗服务与子女入学保障;充足的科研经费、多项利好的科研制度,切实为科研人员减负……
【延伸阅读】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核心使命、根本任务和高质量发展动力。
重理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全市高校人才工作座谈会要求,围绕全市“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需要,大力实施领航、头雁、夯基、铸魂四大工程,统筹人才“引、用、育、留”全链条,着力构建了人才成长全生命服务体系,出台优惠政策,优化科研环境,吸引拔尖人才落户学校,推动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领航工程——高规格召开党委人才工作会,出台“人才二十条”及配套措施20余项;建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定《重庆理工大学贯彻落实全市高校人才工作座谈会精神工作方案》《重庆理工大学海外引才工作方案》等文件制度,提档升级人才引育工作。
头雁工程——全面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成立海内外人才引进工作专班、组建专家举荐团,赴欧洲招才引智,成为全市首批成功引进全球顶尖人才的单位之一;着力实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自主培育办学历史上首位国家“杰青”;大力实施人才平台能级跃升推进计划,全力推进精密检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在科学城建设“超精密位移计量山洞”实验室,依托院士工作站、海智工作站等人才平台集聚高端人才。
夯基工程——着力引进青年人才,建立多元化用人机制,从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名校引进青年博士300多名,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学科相继迈入ESI全球排名前1%;开展“士继英才”培育,形成以目标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人才培育模式;推动形成“博士进团队、团队进基地(平台)、基地(平台)进学科”的“三进”创新布局;建立完善青年教师“专家顾问团”工作机制,选聘名师名家、学科带头人、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等专家为青年博士提供“一对一”成长咨询服务、指点引导。
铸魂工程——打牢思想根基,完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将师德师风教育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必修课程;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严守师德违规零容忍底线;选树先进典型榜样,发挥示范引领和激励作用,学校入选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重庆市名师、重庆市最美教师等10余人,获评全国模范教师1人。
重庆理工大学发起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知识产权高校联盟
2022年7月1日,重庆理工大学与奉节县人民政府签署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
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工作点击】面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试验检测技术领域需求,重理工攻克了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系统高速动态试验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智能在线检测技术及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核心零部件动态试验技术等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出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系统高速动态试验装备等四大类22个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高端试验检测装备,应用于长安、青山、小鹏、理想、BorgWarner等国内外60余家企业,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试验检测技术与装备自主可控。
【延伸阅读】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是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
近年来,重理工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探索高等学校发展新格局,积极开展一流本科教育实践,构建“点面结合”科技创新系统格局,形成了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产教融合新模式,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地方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高端制造装备是大国重器。重理工积极打造“基准装置+国家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三合一平台,全面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的创新链条,相关项目被遴选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并被确定为优先建设项目。项目平台被列为重庆市“2023年度重大平台清单”九项科技平台之一,并入选重庆市重大创新平台能力提升项目。
同时,联合高新区管委会、通用技术集团成立高端制造装备产业学院,面向高端制造装备全产业链“器件、部件、系统和装备”关键环节,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一体,实现产教、科教、双创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4环4融”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产业全链进课程体系、产业案例进教材、智能育人场景进课堂”和“双创成果产业化、技术资源课程项目化”的“三进两化”教学模式,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制造装备产业需求侧紧密互动。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重庆市三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之一,重理工与孵化企业共建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主线,以企业真实工程问题为牵引,突破学科、学院壁垒,重构专业知识教学体系、设计前瞻性课程体系,共建专业课程资源库,建立“车辆+计算机+电子+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体系,将前沿技术与产品研发关键技术带回课堂,针对不同产业工程师岗位能力需求特点,实施差异化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先后成为重庆市首批新型二级学院和重庆市首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并获批为教育部首批50所现代产业学院之一,是成渝地区最专业的汽车人才培养基地,参与人才培养合作的企业达10余家。
通过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推进教育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衔接融合,重理工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为重庆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输送了一大批卓越工程人才。学校以推动发展的使命感和心系学生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与培养工作、校友工作、思政工作一体化推进,深入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就业岗位的“资源池”不断扩大、用人单位的“朋友圈”越来越广,2023年学校被评为“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
转化运用激发活力
【工作点击】重理工车辆工程学院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已经先后孵化出1个重庆市首批高端新型研发机构、2个国家级孵化器、10家高新技术企业,已为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广汽、宗申、四川现代、重庆力帆、江淮汽车等客户提供试验与检测一体化解决方案技术服务,年产值达6个亿。
【延伸阅读】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任务。
重理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运用工作,大胆探索、先行先试。2021年推进实施赋权改革,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积极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成为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高校,获批市属高校唯一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专利转化金额连续两年位列全国高校前50强,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建立“三级联动”运行体制。成立“领导小组”确保高效决策,组建“行政机构”(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实现全盘统筹,成立“运营公司”开展市场化运作,实现了学校成果转化体系的全程畅通。
构建“1+2+N”制度体系。制定一个成果转化赋权改革总方案和专利管理、成果转化管理等两个办法,以及基金管理、企业孵化管理等若干个实施细则,在全市率先提出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全部所有权的创新做法,打破了知识产权国有资产管理障碍。
畅通“全链条”技术创新链。构建“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化”全链条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支持早期成果的开发、测试以及原型建设“最初一公里”,积极开展成熟成果的投产前试验、工艺改进、试生产等“最后一公里”,推动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务链。与政府、龙头企业、社会资本等共建成果转化基金,形成“1000万元种子基金+8.6亿元创投基金+科创贷”资金池,组建了全市高校唯一的创投基金,一体化扶持降低成果转化风险,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与市场化。
打造“全生命”周期孵化链。扩展企业持续成长空间,建立“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四级梯次孵化载体,成为全市唯一建立产业园并拥有完整孵化载体的高校。
通过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实践,重理工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带动中央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组(重庆)(全国第二个)落户学校杨家坪校区,推动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与兵工七子高校在重庆共同组建了B8协同创新联盟。
截至目前,重理工已转化科技成果2797项、转化金额7.6亿元,专利转化金额连续两年位列全国高校前50强,位列全市高校第一;相关科技成果作价1亿元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成立公司实施转化,该项目转化金额位列全市高校第一;累计孵化企业281家,推动师生成立创新创业企业82家,其中167家入库科技型企业、71家入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责任编辑|朱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