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足高新区全年实现规上产值74.3亿元,增长14.31%。工业增加值率27.41%。出口总额6690万美元,同比增长34.1%。工业投资完成7.36亿元、同比增长45.17%,其中工业技改投资2.82亿元,占比38.3%。税收1.44亿元,增长38%。
过去一年里,大足高新区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围绕加快做好“三篇大文章”,聚焦“特色产业高地”建设,按照“1235”发展思路,坚持特色化、集群化、数智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标识度、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火炬工业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重庆市智能电梯产业示范园、重庆市新能源摩托车产业园、重庆市环保装备产业基地,正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高新区航拍图
产业体系更健全 打造特色产业新高地
2023年,大足高新区围绕“246”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摩托车、智能电梯、无人机和机器人等特色产业。摩托车产业先后引进台铃、绿源、金箭、玉骑铃、阳光铃木等21家整车企业、105家配套企业,获批重庆市新能源摩托车产业示范建设基地。智能电梯产业方面,累计引进电梯整机5家(占全市整机的50%),电梯研究院2家,配套20家(占全市零部件的53%),培育工信部认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同时,机器人产业集聚博俊、罗博泰尔、艾博瑞威等企业33家,艾博瑞威申报专利47项,产品进入市级创新大赛三强。
在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的大环境下,大足高新区全年累计签约项目50家,累计投产151家,新升规企业3家、共计69家。在创新研发方面,研发投入4.6亿元、占比超过3%,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共39家,新入库科技型企业34家、共133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7家、共25家,新增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累计3家,“双倍增”行动成效明显。此外,还创建绿色工厂2个(施密特、洋生),数字化车间4个(施密特、万裕泓、华菱、富士),工业设计中心1个(施密特),研究院2个(施密特研究院、快科研究院),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绿色发展领域成效显著。
台铃摩托车生产线
招商引资见质效 营商环境更优化
2023年,大足高新区通过以商招商、以投促招等方式,全年累计签约项目59个、协议投资167.05亿元。其中:签约行业排名第4、近期在港交所上市的绿源集团,打造西南绿色出行产业基地、年产电动摩托车200万辆以上;签约行业排名第8五星钻豹,打造重庆智慧绿色电动车产业基地、年产电动摩托车30万辆以上;两年来已先后引进台铃、绿源、金箭、玉骑铃、阳光铃木、五星钻豹等21家整车企业、105家配套企业,全部建成后年产能将达到1000万辆、本地配套率80%以上;引进DC项目3个(富士达西南DC、日立重庆DC、三菱西南RDC),年仓储转运电梯整机1万台,全部运营后将带动配套企业产值增加约7亿元。狠抓项目落地建设,实施豪健等重点新建工业项目28个,卓航、金若生产等9个项目即将完成建设,保利导轨等15个项目建成投产。
施密特电梯智能制造指挥中心
金山洋生管道生产线
2023年,大足高新区加强优化营商环境,与资阳高新区联合成功申报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联合创建大足智慧园区产业协作平台,为两地企业提供各项服务200多起。建立“一企一策一专员”包联机制,进一步深化了“项目秘书”等创新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融资、上市辅导等个性化政策扶持,帮助中舜无担保贷款350万元;累计建成道路35公里、标准厂房30万㎡、创新中心8万㎡,大雄110kv变电站进入招标阶段。
大足高新区还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建立园区自主严格检查和专家指导检查并举机制,与171家投产企业和在建项目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落实目标责任。出动检查人员135人次,其中聘请专家24人次,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72家次,排查安全隐患386处,全部按时整改到位。
渝西地区一体化招商产业沙龙(电摩专场)
打造“成渝智造高地、现代科创新城”
2024年,大足高新区将紧盯创建“国家高新区”主目标,按照“1235”工作思路,紧盯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新高地和全区高、新、特产业发展的增长极两个定位,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做强智能电梯、新能源汽摩、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三大特色产业,建设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示范引领区,打造“成渝智造高地、现代科创新城”。
全年力争引资100亿元以上、市外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完成工业投资8.5亿元。投产企业15家以上,规上企业达到7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家、科技型企业达到170家,R&D研发投入达3%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产值90亿元、增长20%,税收增长30%以上。
责任编辑|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