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牵引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记全国人大代表刘庆 正文
江苏省

牵引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记全国人大代表刘庆

  走进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只见大厅电子屏上的两行大字引人注目——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上下求索,践行梦想。还有一段来自中科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的寄语:“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就类似一颗中继星,链接着科学与技术、大学与工业界,对创新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自巴蜀大地,访学童话王国丹麦,带着满腹学识与一腔热情踏上归国之旅,北上南下、步履不停,在中国冶金及材料工程领域屡创佳绩……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抱守理想主义情怀,在搭建科技与产业桥梁的征途上,寻觅属于“科研报国领军人”的星辰大海。

  发出科技自立自强“好声音”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那天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刘庆说:“当面向总书记报告,聆听总书记对江苏,特别是对我们国家创新工作未来发展的重要指示,我非常激动。”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考察调研时强调,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的激励下,江苏产研院近年来成果显著:专业研究所数量从17家增加到75家,向市场衍生孵化了1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向市场转让7000多项技术,服务企业的数量更是超过了20000家。

  江苏产研院将以怎样的姿态和努力,为科技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成绩?在刘庆看来,研究院的所有成果都要归结到产业化、都要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接下来,产研院将进一步落实“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指示要求,在培育一流的研发平台、提升重大项目质量、梳理长三角重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清单等方面作出贡献。

  从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始终不忘履职初心,积极践行代表职责。在大会召开期间,他认真审议各项工作报告,闭会期间积极开展调研,参加各项活动,立足本职工作和领域专长,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在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结合“紧紧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等内容,刘庆建议,“要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围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强与海外顶尖高校机构合作,整建制引进领军人才团队,建设专业研发平台,主动与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对接达成合作项目。”

  甘为“试验田”里“深耕者”

  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家,先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丹麦国家实验室、清华大学和重庆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创办过多家高科技企业……丰富的工作经历让刘庆很早就意识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是世界性难题,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逐步破除科技领域体制机制障碍。

  2014年,刘庆受邀来到江苏主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作。从上游至下游,川渝人民与江南百姓同饮的一江水,给予了刘庆深远的精神滋养与发展的宽广天地。他与长江的不解之缘,开启了新的故事章节。

  回忆起自己决定辞去重庆大学副校长职务到江苏产研院工作的那个瞬间,刘庆感慨良多!他认为:“谈论一个地方科技的发展,不光是看科技投入有多少,更关键是看这个地方的创新环境和氛围,能否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走上创新之路,科研经费只是一个‘引子’。”能有机会在长三角耕耘一块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对他来说更有意义。

  “一位有情怀的科研工作者,纯粹、专注、执着。”这是江苏产研院工作人员对刘庆的一致评价。同时,刘庆平和的心境、坚定的信念感、果断的执行力也不断影响着身边人,“他能把想法落到实处,在实践中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令人十分佩服。”

  自主持江苏产研院工作以来,刘庆以“推动各类创新要素优化配置”为主要任务,以“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突破口,深耕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带领产研院从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财政资金高效精准使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初步构建了集创新资源、产业需求和研发载体于一体,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生态。

  让创新活水在长三角涌流奔腾

  “一周大概有四天在外出差,双休日也很少休息”,这是刘庆如今的工作节奏。同时担任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的他,一直在长三角各地穿梭,忙着考察企业、与高校洽谈、考虑投资各种项目……

  “要勇做‘试验田’的,不仅是江苏产研院,还有整个长三角。”2019年,为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刘庆带领团队按照“一套机制、一个团队和一体化管理”方式,以江苏产研院的工作实践与机制探索为蓝本,创建了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创新要素集聚与融合、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努力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刘庆认为,长三角不仅需要诸如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这样的公共平台发挥桥梁作用,长三角各地成熟、有成效的产业创新平台的探索经验,都应该更大范围地推广复制,形成合力,加快推动创新要素流动和集聚。目前,长三角国创中心已拥有90余家分布在不同领域的专业研发载体,累计与海内外各80余家一流高校和创新组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了7个海外合作平台,与370余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建设了企业联合创新中心。

  谈及未来,刘庆希望能用5年时间在长三角打造10个以上的创新综合体,“按照设想,科学家、应用技术开发人员、龙头企业的员工、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服务人员,可以同处一室,探索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之路。”

  凭借眺望“最高峰”的眼界、勇闯“无人区”的锐气、战胜“不可能”的韧劲,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的“探路者”,这条路知易行难!但刘庆在路上,他将不畏艰险、奋力前行。

 

作者|杨昕晨

编辑|成鑫

来源|人民与权力杂志


2023-10-10

最近报道

RELEVANT
  • 公民导刊杂志社记者证申请的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2019年全国统一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国新出发〔2019〕39号)精神,我单位已对申领新闻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拟领取新
  • 全国人大代表赵亮:打造一流电力营商环境 助力“十项行动”
    今年6月,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的电力营商环境,由天津国网电力公司打造全国首家政企合作的电力“双碳中心”建成启用,集天津碳达峰碳中和运营服务中心、能源大数据中心、电力营商环境运营服务中心等十大板块于一体,搭
  • 守护万家灯火 书写为民情怀
    王伟是长春市人大代表、公主岭市怀德镇供电所所长,也是公主岭市携手同行爱心联盟志愿者团队的创始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立足本职岗位为民代言,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服务乡村振兴,当好电力
  • 让爱点亮每个孩子的出彩人生——记省人大代表王煜
    “我一直在给学生写信,这些年坚持下来,大概已有上百万字了。”省人大代表、通化一中党委书记王煜翻看着书信记录感慨万千。从教二十余年,从每天给学生写交心本的“知心姐姐”到如今仍坚持给学生写信的“校长妈妈”
  • 3D停车楼让私家车有了“家”
    老旧小区停车太难了——这几乎是所有家住老旧小区居民的头等心病。去年6月,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黄家码头社区工农支路传来好消息,让居民闹心8年的“因缺少停车场导致乱停车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交通安全”问题,得到
  • “母亲水窖”找到供水点
    “各位代表,潘队长,我觉得我们组的泥结石路该维护一下,坑坑洼洼的,下雨天路不好走得很。”“几个山坪塘漏水有点严重,是该维修了,不然明年庄稼用水有点儿恼火。”“没得水吃才是大问题,你们去看嘛,原来修的‘
  • 32年保持满腔热忱
    光阴荏苒,岁月如箭,1992年至今,我已连续担任沙坪坝区人大代表32年了。前些天,有朋友好奇地问我,“你是怎样在30多年,始终保持满腔热忱的?”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要对得起近万张选票上画的圈圈。”
  • 10年坚持公心为民
    自2011年1月当选开州区人大代表至今,我已连任三届区人大代表。10多年来,我一次不落地参加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活动,在每次区人代会上提交的建议不少于3件。如何当好选民代言人,我有三点体会:人大代表
  • 全国人大代表宋兆普:大医精诚
    宋兆普正在看患者的CT片子,了解患者病情。宋兆普(左一)为患者把脉。宋兆普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院长“爷爷,爷爷……”在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病区,有一群因为脑瘫而无法正常学
  • 共话“两山理论” 助力乡村振兴
    9月4日,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黑龙江6个代表团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资源安全”主题,开启对黑龙江法院为期5天的视察活动。视察期间,黑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海伦市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