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台山市绿稻农场场长 陈奭荣
台山市检察院检察长张维良(左)前往绿稻农场,就检察机关服务乡村振兴征求陈奭荣(右)的意见建议。
今年,广东省台山市绿稻农场场长陈奭荣有两件喜事:1月,当选全国人大代表;7月,小儿子禾禾出生。
晨曦微露,陈奭荣熟练地启动机器,开始了一天的劳作,那时正值春耕。当秧苗长到插秧标准时,需要移入大田进行机插作业。“我们已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保春耕就是保饭碗。”他说。8月30日,记者来到绿稻农场,目之所及除了高科技的水稻育秧大棚,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现代大型农机随处可见。陈奭荣已完成500亩晚稻插秧,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站在田里,随风起舞,充满生机。“这里就是我的种植基地。”此时的他,皮肤被晒得黝黑,笑容温暖。
归乡
播下一粒种
陈奭荣是土生土长的台山人。大学毕业后,他在外打拼,从事贸易工作。他乡终不是故乡,陈奭荣说:“源于对土地的特殊情感,我决定归乡种田。”妻子麦春梅二话没说,与他牵手同行。2014年,陈奭荣和妻儿回到斗山镇五福村。
台山是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也是广东省水稻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夫妻俩是田地里少见的年轻面孔,所有的事,都亲力亲为。麦春梅是“90后”,农场刚起步时,大儿子尚幼,她便背着去插田。夫妻二人分工不同,陈奭荣负责开拖拉机打田并抹平,麦春梅随后开插秧机进行下一道工序。插秧机常常会陷入泥中,陈奭荣再用车拖出来。一次次陷进去,一次次拖上来……陈奭荣认为,困顿都是暂时的。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他相信自己的努力和判断。
2018年,陈奭荣成立绿稻农场,注册了“奭乡味”大米品牌。几度寒暑,农场也像他们的孩子一样一步步成长起来。
从播种到收割,陈奭荣不断摸索,研究出机械育秧流水线,农场500亩稻田的播种时长从两周缩短至10小时,且育出的秧苗好插种、成活率高。如今,该农场拥有占地42亩的育秧基地以及耕、种、管、收、烘干、大米加工生产设备等,水稻种植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粮食加工已实现产业化,水稻亩产达500公斤;育秧基地每年可为本地及珠海、东莞等地区农户提供1万亩优质水稻秧苗,同时创造40多个临时工就业岗位。
2019年,绿稻农场被评为“广东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陈奭荣先后获得“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等称号。
2022年6月底,台风“暹芭”来临前,为避免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陈奭荣带领村民全力进行抢收,同时多方联系企业收购稻谷400余吨,解决了农户抢收积压稻谷的销路问题。在陈奭荣看来,有关粮食的事,都是天大的事。
“我对土地有深厚的情结,因为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说起土地,陈奭荣非常动容,“传统农业非常辛苦,我经历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手上这些疤痕,就是小时候用镰刀手工收割时受伤留下的。是不是农民,把手伸出来一看我就知道。”有了这些经历,通过现代科技去改变传统的农耕方式成为他奔赴的目标。
有思考、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决心,陈奭荣带着见识和梦想在家乡播种着希望。
家乡
耕田望好禾
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陈奭荣开始思考如何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一起种粮。“务农比较苦,所以年轻人大多不愿干。但如果看到了希望和价值,他们就会加入进来。”他说,农场正在探索一种共富的模式,就是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委托他们这些新型的经营主体去经营管理,原本的租金收益交到村民手中。此外,通过整理碎片化的土地向规模化土地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后,以分红模式让利给村民。“按照这种模式,村民的接受程度就很高,以此带动乡亲们走上富裕之路。”
6月,江门提出打造“广东第一田”三年提升工程,着力将都斛、赤溪、斗山等镇连片沃土良田建成亩产千斤、两季吨粮的稳产高产“口粮田”,打造22万亩全国种粮示范田。绿稻农场就位于其中。“我们的土地土质肥沃疏松且是富氧状态,土壤富硒量高。所以,这里产出的大米自然是佳品。我最大的梦想是打造本土大米品牌,将家乡优质的大米远销全国。”陈奭荣的目标正一步步实现着。
在田间,有村民向他反映:“我这里育了一个星期秧苗,效率很低,只能又请了十几个人。”“现在政府大力推广机械化育秧。100亩地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了。你可以尝试一下。”他建议道。
“哇,文哥,你今年这里有好多新品种哦!”在市农科所,陈奭荣对高级农艺师谢文青惊叹着。“这些都是这两年选育出来的水稻新品种,属于常规优质稻。”谢文青给他一一介绍……
“台山是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台山人有个美德,身边只要有荒地,都想去开垦。在台山基本上能种的地都种了。”陈奭荣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他已开始行动。“在前面绿棚子那里,我们申请了农业设施用地,直接用于工厂化作物栽培。我们种田的人常说秧苗的好坏占7分,集中育秧的好处就是质量有保障。虽说机械化程度高,但属于劳动密集型,能带动周边数十人就业。”他指向对面。
在这里,员工每天有200元收入,中午一餐饭和下午茶。六七月份高温酷暑时,他们下午3点以后下地干活,4点钟上来吃包点喝茶,半小时后再下地。如今,农场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奭荣常说,“秧苗的好坏是由种子的质量来决定的。”近年来,他向周边农户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和“稻鸭共养”生态农业种养模式,打造高端丝苗米品牌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与加工销售一体化融合发展,完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提高单位面积产值,不断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家国
农强则国强
如今,小儿子禾禾已经满月。“看来,我要再多拿500亩地了。”陈奭荣笑道,“种粮的经济效益不高,但是它的政治效益很突出。今年,我们的育秧服务面积将会达到5000亩。”
“陈总是我们台山回乡创业的杰出青年代表。他老婆也厉害,上次我来走访时正大着肚子干农活。”台山市检察院检察长张维良显然与陈奭荣相识已久,“他们两夫妻都很能干,有思想有魄力,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并对推动产业振兴积极建言献策。我们检察机关会履职尽责,立足本职做好法律服务工作。”
归乡9年,陈奭荣没有辜负时间。作为基层代表,他经常在田间地头了解情况,然后把群众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上。
3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上,他提出:建议国家适当增加基层农科所有关良种培育的科研经费投入;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因地制宜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7月,江门市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就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征询意见时,陈奭荣建议,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进一步细化耕地保护责任机制,增强全民的耕地保护意识。
“台山大米”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而绿稻农场就处于万亩良田的核心位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检察机关积极深化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的督促整治,同时做了大量宣传工作,改变了一些农民的固有观念,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对于检察工作,陈奭荣感受深刻,在检察机关组织的开放日、调研等活动中,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张维良告诉记者,台山市检察院进一步完善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综合司法保护机制,依法严惩破坏耕地、制售假农资犯罪,发挥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助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治理,切实维护了粮食安全。对此,陈奭荣非常认可:“检察机关积极能动履职,让我们这些返乡创业的人非常有信心扎根在农村去发展。”
谈话间,一辆卡车飞驰而过。“那是台山一家米粉加工企业的车。我们双方以‘企业+农场’方式合作。我们种出高抗性淀粉大米,然后碾米并送到他们工厂。他们每年可以消耗掉1万多吨大米,生产的速食米粉、河粉、方便面等产品,销往国内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了产业链,这样的效益比传统种植高,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台山大米的味道。”
“胳膊受伤了吗?”记者发现,一段白纱布从陈奭荣的右侧袖口露出。“上周去田里干活时被一种飞蚁咬了,我不知道就用手一拍,这里就开始腐烂。现在已经结痂了。所以今天穿了长袖。”他低头笑了,“其实不算什么,跟泥土打交道,就要有这种心理准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中,科学回答“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是一项重大课题。在广东台山,陈奭荣正在用行动写出答案。
编辑|成鑫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