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沙坪坝区联芳街道平顶山社区邀请我参加“区人大代表社区课堂”。作为教师,我的主阵地就是课堂,于是欣然领命。
为做好准备工作,我几次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了解到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主要是小学生及其家长,家长们迫切想要弄清小升初的衔接问题。
等把时间、地点等确定好后,我便开始认真备课。
因为长期和高中生接触,对小升初的衔接了解不多,于是我请教了一些初中部的同事。同事们的建议比较一致:强化字词积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我深以为然。
在备课期间,我突发灵感:自己最熟悉的是高中教育,那站在高考终点回望,哪些事情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学做起、做好呢?
我想到了卷面书写不佳、考试时间不够、生活经验缺乏、教材内容不熟、逻辑能力不强等问题。那么,让社区的小朋友从小学开始重视书写,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时间和效率意识,养成勤于观察、思考生活、乐于广泛阅读的习惯,则是重要且必要的事情。
不久后,我来到社区,与小朋友们见面了。
因为准备的内容充分、互动活动丰富,家长们听得很投入,孩子们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也很高。
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毕飞宇的《马家父子》,故事中马多在父亲老马喝醉之后,两次对父亲说“你喝多了”,其中第二次是轻声说。
我问:“为什么会轻声说?”
有两个小朋友回答:“不轻声说,父亲要打他。”
这个答案引起了哄堂大笑,我却感到有些许沉重。
第二件事是,有个小女孩忧心忡忡地问我:“我写作业,很容易发呆。怎么解决呢?”
我告诉她,做作业要限时,并要注意劳逸结合。
不知道我的回答能否解决她的困惑,但我从她和其他很多小朋友的眼神里,看到了一种强大的自我审视能力。
与孩子们的对话,让我意识到,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更多社区儿童成长助力。
通讯员|杨鑫鑫 整理
编辑|朱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