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沿黄河旅游公路,串联黄河沿线的景区景点,畅通农副产品运输销售、群众生活出行等通道,我认为,能够汇聚起乡村振兴和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 刘晓静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调研中发现,受自然地理分割和行政区划的影响,目前黄河流域文旅产业跨省协同发展水平较低,应引起各地及相关部门的重视。我认为,建设沿黄河旅游公路,以交通网络一体化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一体化,进而能够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造福沿黄群众。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沿岸与周边地区分布着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大量重要文物古迹与自然景观,包括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壶口瀑布、龙门石窟、小浪底水库、黄河口湿地、泰山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受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沿黄各地旅游发展质量参差不齐,加之受到自然地理分割和行政区划的影响,黄河流域文旅产业跨省协同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因此,我认为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进黄河流域文旅资源整合和融合发展,亟待加快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日渐普及,自驾游已成为人们出行旅游的新方式。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公路与沿途配套设施的建设仍有明显不足。与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相比,黄河流域覆盖的北方地区此项工作也存在不小差距。由浙江、安徽、福建与江西四省联合打造的“95号联盟大道”,是我国多地合作建设旅游公路的典范,该公路大部分基于现有道路建设规划,使用统一的视觉识别体系和里程标记方式,串联四省交界处的衢州、黄山、南平、上饶四个城市,利用山水相依和秀美风景,联手打造了串联起9处5A景区及83处4A景区美景的一条1995公里长的旅游环线,沿途开设大量驿站、宾馆、农家乐等配套设施,推动区域“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我发现,北方地区至今没有一条贯穿黄河沿岸各省份的旅游公路,尽管山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陕西(沿黄公路)等省份尝试沿黄河河道修建或改造旅游公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宣传不足、道路等级过低、沿途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
修建沿黄河旅游公路,既可串联黄河沿线的景区景点,又可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畅通农副产品运输销售、群众生活出行等通道,我认为,能够有效衔接起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生态保护和历史传承,汇聚起乡村振兴和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为此,今年3月,我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建议沿黄九省区联合建设一条“沿黄河旅游公路”。
第一,统筹规划,逐步完善路网布局。由国务院统筹沿黄各省,联合规划一条“沿黄河旅游公路”,统一设计整条公路沿线的里程标记等形象识别系统,公路等级及沿途配套设施尽量统一标准。操作上,可以先将各省区已有的沿河旅游公路纳入范畴,如山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陕西沿黄公路等。对这些公路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整治,以达到公路整体规划所要求的标准,并以整治后的这些公路作为模板,推进其余路段的建设工作。对目前无沿河公路的黄河河段,在兼顾沿岸生态环境保护和原生态视觉观感前提下,逐步按照旅游公路的标准铺设公路。
第二,加强配套,打造沿黄旅游自驾品牌。系统开发黄河沿线旅游产品,做好黄河流域生态长廊旅游整体规划,最大限度串联优质旅游资源。推出“沿黄旅游自驾一路通”品牌,统筹联合开展沿黄公路宣传推广,避免各省区各自为政。积极加强与各大旅游平台合作,策划推广自驾精品路线,设置沿途“网红”打卡点,吸引游客。在公路沿途设置周边地区详细地图与整条公路的走向图及相关宣传材料,完善停车场、观景台、休息驿站、餐厅、加油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
第三,做好衔接,打造沿黄乡村振兴路。我认为,旅游公路不仅是一条旅游路,更是沿途群众的一条致富路。因此要特别注意完善沿黄公路与周边乡村公路网的连接,将公路尽可能连通至周边村庄,并在公路沿途做好信息引导工作,吸引游客前往这些村庄游览消费,推动农产品销售和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与此同时,要广泛招募沿岸乡村群众从事与公路相关的旅游服务,鼓励其自行开设农家乐等相关服务,并有计划地开展职业培训、创业引导等帮扶工作。
整理|卢金增
编辑|常畅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