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生活富起来,精神文明乐起来,村容村貌美起来……走进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永阳街道猫洞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老人亭下乘凉,妇女广场起舞,秀美田园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这一切与息烽县人大代表陈孟菊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2004年以来,陈孟菊连续5届当选县人大代表。她给人第一印象平易近人、微笑温和、话语朴实、作风干练。
在陈孟菊的带头参与下,猫洞村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资源优势,打造“如您所愿·幸福红庄”,成为贵州省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2021年全省第二批宜居农房试点和贵阳市第一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为更好地听取民意,陈孟菊依托“坝坝会”等活动经常深入群众,广泛倾听民声、民情、民意。2004年以来,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民发声,提出很多有温度、接地气的意见和建议,为猫洞村发展带来可喜的变化。
“猫洞村至上红马、下洪马两个村公路年久失修,路面损毁严重,村民生产生活极不方便,建议有关部门改造修复。”在“坝坝会”上,村民提出了建议。陈孟菊了解到该公路是三个村4千多人口生产生活必经主干道路,由于未纳入乡村道路管护,年久失修,路面损毁后坑坑洼洼,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困难。经陈孟菊建议,2014年,这条公路改造修复,解决了三个村群众出行难题。
“建议在阳朗坝大桥与210国道交叉处安装红绿灯标识,减少交通安全隐患。”陈孟菊说:“这里车辆流量大、车速快,特别是大货车多,多次发生车祸,还有伤亡事故。”她提出建议后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2020年县交警大队在此处设置了红绿灯交通标识,消除了安全隐患,极大减少了交通事故。
阳朗老街每周赶集,群众赶集上厕所很不方便,甚至找不到地方上厕所,群众意见比较大。陈孟菊在“坝坝会”上收集到社情民意后,建议政府在阳朗片区修建公共厕所,解决群众赶集上厕所难问题。自2019年以来政府在阳朗片区修建了2座公共厕所,还新建了阳朗湿地公园,不但解决了群众赶集上厕所难问题,公园还成为息烽群众休闲好去处。
每逢雨季,猫洞村有4个村民组,立碑村2个村民组的饮用水源地出水浑浊,对村民生活影响很大。陈孟菊收集到群众呼声后,立即向政府反映,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把猫洞村、立碑村没有饮用自来水村民组纳入人饮工程改造。”该建议得到县政府高度重视,交给县水务部门组织实施。目前这些组的村民已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五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系统工程。”陈孟菊在“坝坝会”上对村民讲,猫洞村是全省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这是难得的机遇,大家要发扬主人翁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打好“治房”攻坚战、“治水”保卫战、“治垃圾”阵地战、“治风”持久战、“治厕”歼灭战。
“刘二叔,改厕有3000元补助,把你家旱厕改成三格式卫生厕所哈,我们来指导你。”陈孟菊始终把农村“五治”工作作为促进村民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村“六职人员”上门入户、召开“坝坝会”充分征求村民们意见,尊重村民们意愿。
“干垃圾、湿垃圾、分类投、减排量”“零彩礼、不攀比、厚养老、薄葬礼……”为了方便村民们记住《村规民约》内容,陈孟菊与驻村队员一起商讨,拟写出朗朗上口的猫洞村《村规民约》三字经。
“规矩订出来,要善于做思想工作,才能落实到位。”陈孟菊说,她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村民们意见,找村寨中的“两代表一委员”和村寨中有威望的寨老们商量,拟出“五治”促“五星”考核评比机制,实行“红黑榜”曝光,由村民们共同参与、共同遵守、相互监督。
贵阳市农村“五治”工作在猫洞村实施以来,猫洞村拆除违法建筑4处,拆除并复垦面积约220平方米,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发布交易信息32宗,其中,20宗是房屋出租,交易金额287万余元,12宗是土地流转,成交金额126万余元。村里的黑水、灰水有条件引入污水管网处理,不具备条件的改厕进行无害化处理还土还田。购买了800个垃圾桶分发给412户村民分类装垃圾,对村民滥办酒席现象进行打招呼,按照《村规民约》进行“红黑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作者|李星 刘明学
编辑|常畅
来源|人民代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