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史浩飞
近年来,重庆市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最高检工作要求,以数字革命驱动法律监督提质增效,先后推出“教职员工入职前涉罪信息查询系统”“工程领域农民工权益保护公益诉讼监督模型”等一系列模型和应用,破解法律监督难题,得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飞的肯定。
“没想到这么快!”前不久,重庆市涪陵区检察院接到有关部门函请,对拟任村社干部、党员发展对象进行联合审查,仅用两分钟,上千人的信息便查询完毕,有犯罪记录者被“一票否决”。
“以前检索时,我们要参照报表进行人工核查,不仅范围小、速度慢,还容易出错。”涪陵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胡黎介绍,该院依托检察业务信息数据推出“云查询”服务,已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等提供资格联合审查查询服务3万余人(次)。
“云查询”,只是其中一例。近年来,该院创新推出一系列数字检察应用场景,以信息化筑基、以大数据赋能激活法律监督“末梢神经”,破解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等问题。
为更好运用检察力量守护好长江“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破解行政执法“上下游不同步、左右岸不同行”等难题,涪陵区检察院与当地农委建立协作机制,共享“渔政AI预警处置系统”,共同打造公益诉讼法律监督平台。“渔政AI预警处置系统可对非法捕捞、藏匿渔获物、丢弃证据等行为,以及逃逸跟踪和执法过程进行全程录像,也能够通过相关数据碰撞发现监督线索。”该院副检察长庄永东介绍。至今,该院已通过该系统发现10件涉嫌刑事犯罪线索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6件刑事案件不起诉后移送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5件。
数字检察不仅要“巧借外力”,还需“眼睛向内”。6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在最高检北戴河检察技术保障中心与数字检察工作专题研修班上与学员座谈时强调:“要坚持‘眼睛向内’,用好用足内部数据,深度挖掘检察数据价值,让更多‘沉睡数据’充分激活和利用。”该院瞄准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的文书资源,运用大数据思维构建起检察业务文书法律监督线索筛查模型,通过抓取特征、关键词检索等,筛查出某类关联案件的业务文书,与法院判决、裁定等进行数据碰撞,结合人工比对分析出法律监督线索。
该模型上线3个月,已发现刑事、民事、公益诉讼法律监督线索23条,据此办理立案监督、抗诉等案件10件,另有13条线索在进一步审查中。根据《人民检察院内部移送法律监督线索工作规定》及《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开展法律监督线索管理工作细则》要求,该模型的上线,明显提高了内部移送法律监督线索成案率。
“推动渔政AI预警处置系统应用于检察办案,上线检察业务文书法律监督线索筛查模型,打通检察机关‘数字惠民’的最后一公里,更以数字检察点亮了‘智慧监督’。”史浩飞说。他希望重庆市检察机关抓住契机,加快建设“一张网、一朵云、一组库、一本账”的全市数字检察监督大平台,研发和完善一批更管用的智能辅助系统、更智能的法律监督模型、更实用的信息技术装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群众高品质生活、推动社会高效能治理。
作者|满宁 赵欢 王斌
编辑|常畅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