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安徽省亳州市农科院从事农业科研工作,是安徽省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亳州市涡阳县第十七届、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当我第一次佩戴上人大代表证,面对庄严的国徽宣誓时,心潮澎湃。那时我就暗下决心,要认真履职,多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多提高质量的议案建议,为民谋福。一晃七年过去了,往事历历,林林总总,让我最难忘的履职经历还是我提出的那些建议。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是当时我作为一名新当选的人大代表考虑最多的事。履职以来,我充分利用书刊、媒体、线上线下培训等一切机会学习与人大履职相关的知识,按时参加会议,积极参与审议发言,闭会期间多次就不同领域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30余件。
记得2018年,我当选省人大代表后第一次提出的建议是《关于稳步推进我省大豆产业发展的建议》,这是我通过大量调研,多次深入田间地头,看到玉米库存过剩,大豆面积受到挤压,总产量严重不足,产业结构急需改善而提出的。我建议尽快成立安徽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为全省大豆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建立和完善优势区域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实施“麦-豆-麦-玉米”轮作制度,优化土壤,提高产量,加大对大豆传统加工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大豆加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这件建议得到省农业农村厅和省财政厅的明确答复,对亳州、阜阳、宿州、淮北四个大豆主产区的大豆实行种植补贴。我还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委托全国人大代表向全国人代会提出《关于加快发展我国大豆产业的建议》,也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三年来,国家开始重视大豆生产,给予很多利好政策推动大豆产业的发展。涡阳县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地理标志产品“涡阳大豆”,即将建成涡阳县国家大豆产业园,这必将促进全县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还有一件难忘的建议是《关于加快发展安徽省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建议》,这件建议我用了半年时间准备,在了解安徽省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现状的基础上,我翻阅了大量材料,拜访相关的专家学者,到江浙地区考察调研,积极与全省十几个地市级农科院负责人联系,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历经多次商讨,最终形成这件建议。我建议要理顺管理体制,厘清性质定位,统一实行省市双重管理模式,确定其定位为全额拨款纯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性质;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项目和资金支持,建立农业科研长效投入机制;出台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改善农业科技人员待遇,激发科研人才创新积极性;合理布局资源,形成国家、省、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既分工明确又上下贯通、紧密合作的有效机制等。该建议被列为重点建议,得到省政府、省编办和省农科院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全省地市级农科院大会讨论建议内容,当面签订合作协议,督促地方政府编制向科研倾斜,对全省地市级农科院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针对亳州市种业振兴工作中还存在着科研水平较弱、育繁推一体化”规模种子企业不多等问题,我提出《关于加快推进种业振兴打造种业强省行动的建议》,建议省政府大力支持涡阳县成为皖北片区小麦、大豆等常规种子研发繁育基地,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科研工作指导,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切实解决科研单位和育种企业中人才短缺、科研经费不足、试验示范基地不稳定等难题。该建议受到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我也希望此建议能有效推动全县的种业发展。
作为一名农业领域的代表,我提出的建议不仅有农业方面的,还有关于民生方面的,如《关于加快推进亳涡蒙高速公路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亳蚌城际铁路建设的建议》,我积极呼吁,连续提交建议多年,得到省有关部门的回复和重视,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项目建设的进度。
整理|唐雅琦
编辑|常畅
来源|人民代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