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护工作者,您对这份职业的理解是怎样的?”面对记者开门见山的提问,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护士长于洋讲述起母亲的故事:“我的母亲十几年前罹患肺癌去世。我亲历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我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让这种痛苦在其他患者和家属身上发生……”
一瓶矿泉水的故事
2002年6月,23岁的于洋开始了“白衣天使”生涯。最初,于洋在神经外科工作。她告诉记者,神经外科里患脑外伤和脑出血的重患多,工作强度也比较大。如果医护人员观察不及时,在短短的15分钟到20分钟内,有的患者就可能出现脑疝,瞳孔放大等情况,乃至生命垂危。于洋年纪虽小,却极其认真负责,患者家属的呼叫铃声还没停,她就已经出现在患者床边。“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她笑道,一天工作下来,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自参加工作以来,于洋一直奋战在临床护理一线。2015年7月,由于工作出色,于洋被任命为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护士长。她带领护理团队积极配合医疗工作,率先在当地开通急诊溶栓绿色通道,开展动静脉溶栓、取栓、全脑血管造影及颈内支架等神经介入治疗的护理工作,极大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在日常工作中,于洋常常对科里的护士说,每位护理人员要始终秉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用真心对待患者,让患者在温暖和关爱中被救治。谈到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多年来最难忘的瞬间,于洋对记者讲了一瓶矿泉水的故事。她在消化科工作时,遇到了一名患者老田。老田患有消化道出血,在他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于洋和同事们对老田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鼓励他振作精神,快点好起来。在于洋和同事们的精心护理下,不久后,老田康复出院。离开前,他颤巍巍地捧着一瓶矿泉水对护士说:“这瓶水,送给于护士长……”
新冠病房里的“呼吸操”
2020年新春伊始,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告急,于洋主动请缨,报名参加支援武汉的抗疫医疗队,被组织任命为黑龙江省第二批支援武汉抗疫医疗队副队长。在出征之际,她对党组织庄严承诺:“一定不辱使命,带着责任去,平平安安回,一个也不落下。”
到达武汉后,黑龙江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西区(新冠肺炎危重症定点收治医院)危重症病房。在抗疫一线的于洋一直冲锋在前,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队员们的防护保障安全工作。从细致地为队员挑选防护用品的型号,到亲手为队员粘贴护目镜、调节口罩的松紧,她都事无巨细。只有队员的防护都经她逐项把关,她才肯放心地让大家进舱工作。
黑龙江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护理团队负责治疗护理的都是危重症病人,而隔离病区又禁止家属陪护,这意味着除了完成高风险的重症医疗、护理工作之外,更多的时候,她们还主动承担着繁重的生活护理工作。尽管这样,于洋带领队员依然时刻冲在最前面,没有丝毫畏惧和怨言。除了日常的救治和护理工作外,她还组织医疗队护士将本院自创的“呼吸操”传授到了新冠病房,帮助新冠患者进行肺康复;为了更好地普及健康教育知识,于洋还想办法在病区开通317护理软件的患者端,利用网络平台为新冠患者做好宣教工作。患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虚拟病区,护士通过推送相关课程,让患者了解新冠肺炎康复的知识,深受患者赞誉。
2020年9月,于洋被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浓厚的检察情结
“我的父亲是一名退休的老检察人。我在检察大院长大,我和检察机关的缘分从小就种下了。”交谈中,于洋骄傲地提起自己的检察情结。
今年,于洋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来自医疗卫生系统的一线基层代表,于洋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护理工作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大护士作为一线医务人员,为中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作出突出贡献。”于洋建议,积极推进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形成以保障公民护理权为核心的规范内容,形成以管理护士为核心的配套制度,以协调护患关系为核心的纠纷解决制度,以法律责任为核心的实施保障制度,更好地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一直以来,于洋非常关注支持检察工作。3月31日,她应邀到泰来县检察院进行调研。调研过程中,她对该院创建的“党建+源哨点”溯源治理模式很感兴趣。于洋对该院检察长杨慧明说:“这个举措与我们的工作相像,实现了抓前端、治未病。”围绕泰来县检察院近期开展的护农助农专项活动,于洋表示,希望检察机关丰富普法宣传的方式和手段,让更多农民提高依法维权的意识。
作者|韩兵 史立兵 鄂丽敏
责任编辑|常畅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