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大部分位于多省交界地区,大多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为进一步发展革命老区,助力乡村振兴,我建议加快形成多元投入格局,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三级服务体系,健全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广水市十里街道观音村党支部书记 熊永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实现革命老区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我认为,发展革命老区需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革命老区大部分位于多省交界地区,大多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据统计,12个革命老区所涉及的相关县(市、区),264个县为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我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包括湖北随州在内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交通、能源、水利、信息设施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加快;突出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迸发,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结合调研情况,为进一步发展革命老区,助力乡村振兴,我建议:
一是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要统筹项目资金,按照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要求,国家、省有关部门要在土地、财政、金融、投资、产业、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支持老区建设发展。要用活金融资金,坚持把金融支持农民生活富裕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向下延伸。要紧紧抓住特色产业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要激活民间资本,在广大农村,返乡参与乡村治理和投资家乡建设的能人乡贤越来越多,本村本土的企业家更有家乡情怀。要以亲情、乡情为纽带,吸引在外能人回乡投资,让更多本村本土的企业家积极投身到家乡建设中来。
二是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要坚持规划引领,打通“断头路”,提高供电质量,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饮水安全、物流通畅、网络信号等问题,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要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路建设,打造内畅外联的交通网。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满足农村消费升级、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高标准粮田建设,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持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居民集中供水率,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三是加快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县内优化,高频便民服务事项下沉镇街,强化镇街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农民增收、人居环境改善、基层党建等“5+X”功能,打造服务群众的区域中心。聚焦业教保医水路信等“民生保障七大事”,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集成打造教联体、医联体、养联体、安联体等;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实现城乡路网一体化规划、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城乡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
四是加快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建设完整乡村社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基层服务群众的条件、能力和水平。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探索和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推动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整理|刘怡廷 余一君
责任编辑|常畅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