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学农、爱农、为农、惠农。她27年如一日,把农业工作写在异乡大地,用青春在广袤的大地上诠释出为农恪守一生的信条、用脚步在田间地角丈量出她爱农、助农的情结。
她就是黔西南州第九届、安龙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安龙县春潭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烤烟生产办公室副主任谢大菊。
3月29日这天,谢大菊和往常一样,早上6点半钟就准时起床了。简单洗漱后,就到菜市场买当天在村里煮饭用的食材。土豆、豆芽、莲花白和少许猪肉成了她下村日常里必备的“菜单”。
因为要在8点钟前赶到工作驻地,谢大菊离开菜场匆匆赶往街道办事处职工食堂吃上一碗稀粥后急忙打卡签到,随后驱车前往离县城8公里外的春潭街道高标准烤烟基地建设项目点。
土地整治总投资1200万余元,烤烟种植面积4000亩,新建产业路6公里、27个育苗大棚、排洪渠16公里、引水渠23公里的春潭街道高标准烤烟基地是安龙县今年重点打造的一个示范性高标准烤烟基地改扩建项目。
今年48岁的谢大菊,1996年7月毕业于黔南民族农校农学专业。一次偶然的机缘,当时21岁的她远离家乡瓮安县,来到500多公里外的安龙县工作。
一来就是27个年头。在27年里,谢大菊从未改过行、离过岗。一心扑在农业工作的岗位上,勤奋工作,苦心钻研,平日里和老百姓和睦共处,同脚下的“泥巴”打交道。
谢大菊在烤烟地里示范打芽
由于业务能力强,工作出色,善于和基层群众打交道,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就委以其重任:主抓烤烟生产工作。
“我是学农的,有一定的农业知识基础,我一定克服所有困难把工作做好。”谢大菊坦言,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下沉到基层一线开展工作,听取群众心声,为群众排忧解难,认真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义不容辞。
主抓全街道的烤烟生产工作,特别是高标准烤烟基地建设工作,让谢大菊肩上的压力更大。然而,她并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进。其实,接到这个艰巨任务早在去年11月初,她作为打造高标准烤烟基地建设工作专班的唯一一个女同志被派出“打前站”。
换上迷彩服、穿上迷彩鞋、背上简单行囊,谢大菊就这样一头“扎进”村里。
春潭街道烤烟生产的核心区就是4000亩的高标准烤烟基地,而基地的中心区域则位于春潭街道的安比居委会,基地还涉及该街道的阳方、青龙两个村。所以,她工作的重心就在村里。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谢大菊的工作轨迹几乎是家、单位和村“三点一线”,早出晚归。早餐在单位吃,而中餐、晚餐就必须在村里同村干部们一起吃,毕竟群众的工作有时候往往要做到深夜。
“由于受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高标准烤烟基地建设的前期工作量大、工作难度也大。选派谢大菊去做前期工作,也是街道党工委领导会议决定的,她去开展工作必将‘水到渠成’。”春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杨启荣如是说。
“高标准烤烟基地项目建设初期,群众思想不统一,甚至不配合施工建设。没有谢代表和村干部们一起挨家挨户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到今天项目建设不会推进得这样顺利的。”春潭街道安比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唐友明十分佩服谢大菊的工作干劲和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谢大菊自从到烤烟基地建设项目点上“打常桩”5个月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从群众思想工作到土地流转再到烟区规划,她都全程参与、亲力亲为。
走进春潭街道高标准烤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点,进入眼帘的是一派欣喜火热场景:基地里,挖掘机挥舞着机臂在加班加点挖沟渠,压路机在不停地碾压机耕道的路面,电三轮穿梭在基地里来回运送烤烟育苗漂盘,百十号村民在小心翼翼地管护烤烟嫩苗,机器声、欢笑声在田野山谷中回荡......
其实,这仅仅是谢大菊工作中的一个印记。在安龙工作的二十七载的日子里,她的足迹踏遍了街道的山山水水,也走遍了全街道22个村居和田间地头。
“谢大菊同志是我们得力助手!”春潭烟叶站站长黄波直言。
“谢大姐对我们很好,从基地开工建设后就一直帮我们在基地里找活路做。”正在大棚里拨弄着间苗期烤烟漂盘的村民杨兴琴不停地点赞。
“在谢大菊代表的关心、鼓励和帮助下,我家今年铁起心的申报了120亩的烤烟种植。”安比居委会竹林组的烤烟大户梁文青脸上溢满笑容。
“她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特别是作为人大代表在履职上更是尽职尽责,工作中常怀一颗为民之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事韦发源给予了谢大菊最忠恳的评价。
工作做多了、做好了,自然会赢得群众和同事的信赖和赞誉。
不仅如此,谢大菊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组织和领导的认可。从2013年到2022年九年间的年度考核中,八年被街道评为优秀等次;多次被县委、政府和街道评为“烤烟生产先进工作者”和授予“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0年参与贵州省农区鼠害绿色防控工作获得一等奖;2022年荣获第二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荣誉称号......
“其实,我只不过是在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而已罢了。”面对荣誉和过往,谢大菊很坦然,金杯、银杯、老百姓的好口碑对我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基层农业工作者,谢大菊很平凡,只不过是她能时刻走在群众前面、想在群众前面和干在群众前面,在她心里想的是农民、念的是农业、装的是农村。
夕阳西下,余晖爬上山顶。站在春潭街道高标准烤烟种植基地土地整治监测点的小山堡上,谢大菊用手捋开额前的头发,举目远眺前方,望着广阔且规划有形的烟区,想着即将在四月上旬就可以实现全面烤烟移栽,她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会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真诚和灿烂,犹如一朵永不凋谢的菊花。
作者|王健 陶溪
责任编辑|成鑫
供稿|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