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烟雨朦胧,在丰城市小港镇沙埂村绿源粮丰米业公司厂房内,轰隆的机声中,金黄的稻谷经过除杂、砻谷、碾白、精筛等工序,晶莹饱满的稻米喷涌而出。
一个身影站在一旁,有时忙碌操作,有时检查米质。他叫周云华,是这个米厂负责人,在农业领域已耕耘了24个年头。他是省十三届人大代表,2022年5月被省人大农委聘为助推乡村振兴农民贴心人。
技术革新优品质
今年52岁的周云华是土生土长的沙埂村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勤奋又极富开拓精神。1999年,他创办起丰城丰南米厂,他与大米的缘份从此开启。
在多次参加农业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后,周云华意识到传统的农户分散种植向企业集中生产管理是一种趋势,他决心成立专业农业公司,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在2010年成立丰城市绿源粮丰米业有限公司。他以生产优质大米为己任,狠抓产品品质,“那几年,我全国各地到处跑,去那些优质稻产区,找优质种子。”他回忆道。那时的他为了优质稻种子,只要一听说哪里有优质的大米,他都会为此四处奔走,甚至不远千里前往大山深处农户家中,只为吃上一顿白米饭而风餐露宿,在公司初创的3年里,他走访广东、湖南、浙江等地,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只为找到最适合的种子。
在坚持做优大米质量的努力下,周云华反复试种,终于探索出了“绿源生态富硒米”“莉丝香米”“丰级油粘”三种优质的大米品种,饭质口感细腻,软而不粘,唇齿留香。
现如今,绿源粮丰米业已从最初的经营120亩扩大到1600多亩,从最初的自己种植发展为公司+农户模式,去年被聘为丰城市市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为当地提供固定就业岗位42个,解决了数十个贫困户就业问题;种植基地一年提供几百人次的用工需求,解决了本地人就业问题。在他的带动下,当地老百姓对农业的发展前景也有了新的认识。
产业帮扶拓路子
春暖花开,小港镇沙埂村水稻种植基地,只见数台耕地机来回穿梭作业,为田地“舒筋活络”,农户们正抢抓农时,开展翻耕、积肥、农作物管护等农事活动。
“这个种田技术我还是向周云华学的,一些技巧他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正在施农家肥的种植大户关应根介绍,目前他种植水稻700多亩,年产量超105万斤。
该村的马蹄种植也颇具盛名,这其中也离不开周云华的穿针引线。当得知不少村民除了水稻,还想创新种一些特色农业。周云华多方问询,“当时也问了很多,农业局也去了,农业协会也问了,终于问到马蹄种植适合我们,我们就带想种的乡亲一起去学,参加农技培训,尤其是去三江口那边,去了好几趟,学了不少技巧。”
如今,该村马蹄种植面积达600亩,年产量36万斤,销售额达400万元。小马蹄也成为了当地村民致富的金疙瘩。
扶贫济困振乡村
反哺社会、回馈家乡始终是周云华心中坚守的情怀。
沙埂村村民周德辉自幼小儿麻痹,父母都已亡故,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直靠低保维生。几年前,周云华主动找到他,为其提供就业培训机会,并在自己公司为他安排就业岗位。“以前吃饭都困难,现在一年收入保底都有2.4万元,一天还包三餐。周总真是个好人!”提起周云华,周德辉眼眶泛着感激的泪水。
像周德辉一样的贫困户在周云华的米厂里比比皆是,用周云华自己的话说,“乡里乡亲,能帮一点是一点!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因为常年做好事实事,他在村里的威望不断提高,被推选为沙埂村老年协会副会长、民情理事会会长,得到村民信任和支持的周云华干劲更足了。在秀美乡村建设过程中,他竭尽全力为村里想办法、找出路、解难题,积极奔走,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建设家乡。在他的示范引领下,村里许多在外人士积极回报家乡,支持家乡建设,帮扶家乡困难群众。如今的沙埂村,村里的危桥修好了、道路硬化了、池塘水库的水也变清了......处处展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秀美新村风貌。
作者|丰城市人大熊珵、丁爱平、陆文芳
责任编辑|成鑫
来源|江西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