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政策宣传队、志愿服务队将法治贯穿乡村生产生活
做乡村法治“护航人”
“现在是法治社会,遇事先要从法律角度考虑,我们每一个村民都是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在云阳县人和街道凤岭村居民点,云阳县人大代表,人和街道凤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万庭军正和村民们话家常、谈变化、讲政策。
这样的坝坝会对万庭军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万庭军深知,只有将“明权利,守义务,懂法律,担责任”贯穿到乡村生产生活中,培养村集体每一位成员的法治意识,才能真正促进乡村振兴。
组建政策宣传队
提升村民法治意识
人和街道凤岭村有常住人口1700余人,其中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法治意识较为淡薄,以前遇到矛盾,大家习惯了用“拳头”解决,这成了悬在万庭军心里的一块“石头”。
为了推动解决这一难题,县人大常委会人和街道工委积极组织辖区人大代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万庭军利用自身优势,为村民宣传宪法、民法典以及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院坝、田间都成了他的“主战场”。
对于如何提升普法工作质效,万庭军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我们组建了一支政策宣传队伍,共7名队员,其中有人大代表、网格员,分区分组不定时为村民宣传法律知识,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法治意识。”万庭军介绍。
此外,他还带动有能力、有威望,政治合格、文化水平较高的村民学习法律,为凤岭村培育了13位“法律明白人”,并依托村“法律之家”“百姓说事”“院坝会议”等民主协商平台,将法律咨询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前,使村民获取法律服务和学习法律知识更加方便快捷。
“通过院坝会和主题党日活动,我们对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有了更深的了解。”凤岭村村民钟运芳说。
建立志愿服务队
为村民提供法治服务
化于未发,止于未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事关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是每个基层干部经常面对的“必考题”。但村里要发展,不能把工作重心局限于群众之间的矛盾调解。
基于这一现实情况,万庭军深入群众,用法治方式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充分彰显人大代表模范作用。
2021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万庭军牵头建立了9支志愿服务队伍,涵盖助农春耕、人居环境、文明礼仪、矛盾纠纷调解、乡村治理等多个方面,全村参与志愿者达271人,为群众获取法律服务和矛盾调解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使法律服务宣传、教育、服务村民作用更加突出。
2022年11月,村里天然气项目开始勘测。天然气勘测是临时性占地,但部分群众对政策不了解,要求永久占地。针对这一矛盾,村里和天然气施工方多次向村民做工作,都无功而返。
最后,矛盾纠纷协调队伍7个人出面,通过政策讲解,最后成功说服了村民。在这支队伍的努力下,勘测涉及的12户村民都同意了方案。
村民参与共同治理
乡村新风尚正在形成
在志愿服务队伍的带动下,凤岭村成为了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社会和谐、产业兴旺的示范村,村民参与共同治理乡村的新风尚正在逐步形成。
如今,凤岭村盘活了老村办公室的闲置土地资源,协议资金1900万元,建立了标准化的冷链果品冻库及酿酒加工业,引导农户种植柑橘、枇杷、龙眼、枳壳等果树产业3200亩,实现了群众搬得出、留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万庭军依法通过人大渠道加以推动解决。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他提出“关于解决垃圾场臭味、千峰水库加坝扩容”的建议,推动有关方面解决问题。
“乡村振兴需要法治护航。”万庭军表示,接下来,他将继续带领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开展法治乡村建设,以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为目标,全面营造和谐文明、民主法治的浓厚氛围,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通讯员|刘婷 黄珊
责任编辑|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