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释放博物馆功能活力来反哺博物馆长足发展至关重要。”从2014年2月开工建设到2020年8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如何续写好建馆后的“后半篇文章”一直是全国人大代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郭进提出建议的主要思索方向。
“这是中国唯一一座建在遗址上的大型自然博物馆,馆藏资源、展陈形式、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以及各种研学体验活动的打造让这个平台的功能越来越健全。但如何让这么好的资源健康、良性地自我运转下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今年,郭进计划将通过释放博物馆功能活力解锁博物馆“造血”功能的建议带到全国两会。
据郭进介绍,从野外采集、室内修复到课件开发,在强化科普阵地功能方面,博物馆做了很多举措。做研究、教材编写、翻译展陈说明、培训工作人员、研学活动授课、日常巡查、调研科普难点……在足迹踏遍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每个角落的日复一日里,郭进时刻提醒自己,依托这么好的平台,千万不能把工作干成“开大门、关大门”的差事。
然而,在博物馆开放运营过程中,郭进却发现了难题——作为免费开放的博物馆,除努力争取中央补助地方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外,还需要解绑自身,化解机制矛盾,探索“自食其力”的渠道。
提出问题只是第一步,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建馆时期我们得到了很多支持和帮助,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如何良性运转下去,有很多地方需要破局。”郭进认为,博物馆在科普阵地打造上下了功夫,也解锁了很多新的功能,但场馆营收反哺场馆运营方面还有桎梏需要化解,希望能凝聚各方合力突破瓶颈。
关注博物馆本身发展的同时,郭进还期待通过此次盛会,聚焦抚仙湖保护治理、环湖生态移民等问题,回应群众关切,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意见建议,推动问题解决,更好造福流域群众。
记者|李苏榕
责任编辑|成鑫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