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刘书记,我们哪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有事就找刘书记,他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
村民口中的刘书记叫刘准,是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党总支书记,也是省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省十三届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
2009年,由于割舍不下的乡土情结,在广东从商的刘准带着攒下的近百万元资金回到故乡种田,通过不断向专家学习和实践探索,而后发展为种粮大户。
“种田也可以发财,那每一件事他都干得好!”他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让乡亲们从说风凉话到佩服信任。当上梅花村村支书和省人大代表后,肩上的担子也跟着改变,他说:“当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项职务,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再只是照顾好自己种的那些地,而是要把百姓装进心里。”
引进社会资本,打造梅花特色小镇
“一人富不算富,带领乡亲共同富才是最大的梦想。”为了振兴梅花村的经济,刘准牵头引进社会资本,打造梅花特色小镇。2020年创建“梅花乐园”景区,并在“梅花乐园”周边打造农事科普体验区、特色瓜果采摘区、生态蔬菜种植区、乡村休闲美食区、梅花文化康养区,满足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普、农业研学等市场需要。如今的梅花村已成为新晋“网红”,吸引周边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为了盘活“梅花”资源,他推动梅花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村民流转田土山塘2140余亩,村民不仅能拿到国家补贴,还能每年收获不少于以33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
刘准(左二)在村里指导民宿建设。受访者供图
他还发动老百姓投资入股,在家门口当股东。凡是村里引进的企业,村集体均以基础设施或配套服务入股30-40%,同社会资本合作,形成“以短养长”“以长补短”的产业组合,收益按比例分配。
农村变景区、农户变商户、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在他的示范带动和帮助下,梅花村培育种粮大户40余户,为当地农民解决就业600余人。2022年底,梅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0余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万元。梅花村由落后村摇身一变,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森林村庄”。
培育文明乡风,开设“厚德同心积分银行”
“我的贷款从原来的10万元增加到15万元,利率也得到了优惠。”家住梅花村的杨先生不用任何抵押和担保,在“道德积分”的加持下提高了贷款额度,用于扩大养殖场规模。
“婚事新办,不攀比索要彩礼、不铺张浪费的积8至15分;当地村民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10分……”为厚植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刘准率先在梅花村导入银行管理模式,开设“厚德同心积分银行”,量化“忠孝、友善、诚信、勤劳、节俭、优美”等文明道德行为,设立善行义举榜、道德星级榜、道德红黑榜,引导村民养成做好事、行善举的文明行为习惯。同时开展信用乡村创建,获得衡州农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商业银行整村授信。村民获得信用评级后,可凭信用无抵押无担保贷款30-50万元,解决了乡村振兴建设资金难题。
“打牌的少了,参加文化健身的多了,这都是积分带来的变化。”村民杨志义感叹,有了“厚德同心积分银行”,大家不仅可以获得免担保贷款,很多坏习惯也改变了。
关注农村发展,为农民解决“急难愁昐”
因为有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回到农村的经历,刘准关注农村的视角更加独特,更加亲民。
刘准召集梅花村协和组村民召开恳谈会,让村民参与村里的决策和治理。受访者供图
他一头怀揣饱含百姓群众原汁原味呼声愿望的建议直通会场——担任省十三届人大代表以来,他出席大会和列席省人大常委会36次,提出审议意见和代表建议60余条,先后提出了“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的力度”“关爱重度精神病患者”“引导农民有序建房,适度集中居住”“支持农网改造升级”等多个与农村紧密相连的建议,受到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被转化成具体政策并实施。2017年度、2021年度,刘准被省人大常委会评为“履职先进个人”。
刘准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站宣讲政策。受访者供图
另一头,他深深扎入农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及时作出回复。他说:“村里的故事,我可以讲两天两夜不停歇。”
衡阳县西渡镇陡岭村村民冯建国,2017年在外务工时,因操作不慎手伤致残,县人民法院判决赔偿其五万五千元。但时隔多年,还差四万多元未能执行。刘准听闻后,主动向冯建国了解情况,为其奔走,了解到执行对象已无履行能力,他与法院多次沟通,法院在执行救助基金里逐年为冯建国解决了三万二千元,为受害者争取到了“救命钱”。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他充分利用闲余时间走访群众,关心关爱弱势群体。梅花村80多岁的孤寡老人高扬雪长期瘫痪在床,生活难以自理,刘准一直帮助解决老人的生活护理等费用。5年来,他共累计资助困难群众50多人次,捐款捐物达14万多元。
回首5年的履职,刘准说:“能够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事,这个代表才当得值。”
记者|彭团 王宇晨
来源|湖南人大
责任编辑|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