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南通市各级人大代表立足岗位奋发作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深入基层一线,密切联系群众,在“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中坚骨干和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在江海南通大地上,有一位女性,近年来先后3次赴京参加全国性表彰大会,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就是南通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如东县城中街道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沈亚秋。
她是“特殊全家福”中的主人翁
今年5月1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节目,播出了由如东人民广播电台选送的广播剧“特殊全家福”,受到了全国数百万听众的一致好评,诚然,广播剧中的主人翁就是沈亚秋。已过不惑之年的沈亚秋,20多年来,她把超越血缘的人间挚爱,献给了三对“父母”:公公婆婆、丈夫的前女友的父母、伯父伯母。她以无私大爱弘扬中华传统孝道,精心照顾了4个家庭,为8个老人养老,为5个老人送终,用一名人大代表的大爱撑起了3个不幸的家庭。1997年,沈亚秋与民警张恒俊相识,恋爱。张恒俊告诉沈亚秋,因为前女友莫晓晖得白血病去世,自己答应过晓晖,要把她的父母当成自己父母一样孝顺,沈亚秋被这个男子汉深深地感动了。当她走进莫家,看到这个家庭因失去女儿几乎坍塌,她拉住了老人的手说:“从今后,恒俊和我就是你们的儿子、儿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莫晓晖的母亲马桂兰突感不适,沈亚秋闻讯后一边安慰老人,一边赴上海瑞金医院求医,一陪就是一个多月。出院后,由于老人住在马塘镇家中,与县城相距十多公里,沈亚秋几乎每天都要打好几个电话,问病情,探用药,一有空便给老人送去好吃的。连年的住院治疗,花光了老人所有的积蓄,沈亚秋便取出自己的工资,悄悄地去交医疗费。2011年,马桂兰进入弥留之际,望着病床前的一家4口,她双眼含着泪水。沈亚秋哽咽着承诺:“妈,请您放心,我会担起一个做女儿的责任,照顾好爸爸的!”
即便如此,只要有空,沈亚秋总要拖着病体赶回家中,照顾两位老人。2015年9月底,公公郁兆祥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婆婆张玉病情也在恶化。当婆婆因为喉咙黏痰吃不下饭时,沈亚秋用吸痰器吸除黏痰,而后进行鼻饲。2016年3月,婆婆张玉临终前,拉着沈亚秋的手:“你是我独一无二的儿媳妇!”
她是书香城中的讲解员
“同学们,欢迎来到城中街道首期‘快乐’暑托班,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在这样美丽的书吧里共度难忘的阅读时光……”2020年7月,城中街道迎来了实体化运行后的首期暑期夏令营,来自街道各村(居)的21位小朋友齐聚“代表书吧”,认真聆听沈亚秋代表的讲解,为小朋友的快乐暑假再添迷人的书香。
“代表书吧”位于城中街道文体中心三楼,总面积约270平方米,共有4个功能区。书吧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对市民开放,优美的环境、舒适的阅读氛围、现代化的阅读体验吸引了近万名市民加入全民阅读队伍,让书香在城中街道弥漫开来,有人为此评价道:“沈亚秋代表功不可没!”
步入城中“代表书吧”,色彩缤纷的儿童阅读区造型别致,与温馨宁静又不显严肃的家长等待区搭配相得益彰,孩子们徜徉在趣味十足的绘本故事海洋,家长们捧着人文书籍享受哲学的熏陶。在书吧的读书区和沙龙区,你可看到超万本藏书可供读者依据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挑选。沈亚秋说,沙龙区是书吧人气最旺的功能区,常态化的读书沙龙活动类型丰富,有少儿读书会、成人读书会、妇女读书会、老年读书会等,超5000人次的读者在沙龙活动中打了卡。
从建设到落成,再到正式对市民开放,沈亚秋与她“代表书吧”的名字也越来越响亮。代表书吧工作人员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书吧开放一年多来,来书吧看书、借书,参加阅读交流活动的读者队伍越来越壮大,尽管日常需要完成的图书借还工作量变大,但自己作为讲解员的沈亚秋从来不说一声苦,言一声累。“我们家宝宝很喜欢来这里看书、学习。”“这里的阅读设备很先进,工作人员引导得很细致,很有耐心。”“这里的氛围、书香能够净化心灵。”在城中街道“代表书吧”,讲解员沈亚秋代表的口碑在百姓心中越来越好。
据了解,“代表书吧”自开放起,沈亚秋还与当地县图书馆达成了阅读连通服务协议,读者可以通过书吧借还县图书馆内的馆藏书籍,扩大了读者的阅读资源挑选范围。经过沈亚秋的不懈努力,除“代表书吧”外,目前,街道各村(居)书屋、书吧也已经全面完成了提档升级,以“代表书吧”为平台,各村(居)定期还会进行读书交流活动,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实地观摩,极大地提高了各村(居)阅读活动质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全民阅读队伍,做出了一名市人大代表的真情奉献。
她是立信仰、敢担当的好代表
受父亲的熏陶,沈亚秋从小热爱文艺,懵懂时便在文艺工作者父亲的书中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她便似懂非懂地记下了。选择中专学校专业时,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文艺相关专业。在学校里,除了学习文艺创作及文艺演出相关专业知识,她牢牢树立了“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价值观,深深明白了文艺作品要有灵魂才能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得到受众的认可。
1997年毕业后,沈亚秋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把她灵魂里的信仰和对文艺创作表演的热情,转化到服务基层百姓文化生活中,科班出身的她很快成为工作骨干。创作中,她从百姓生活中取材,写作编排文艺作品,在文艺创作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熟悉和擅长的形式传递真善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表演上,她组织文艺演出下乡,导演演员一肩挑,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演出,为百姓送去精彩演出和充实文化生活的同时,掘取新鲜的文化素材,为创作积累素材。此外,她还操办全县文化艺术节、摄影展览、秧歌大赛、京剧票友大赛等10多项活动,在她的带领下,城中街道17个村居建有文艺团队7个。
沈亚秋时刻不忘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她常常对同为文艺工作者的同事们说,文艺工作者是灵魂工程师,要充分认识到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也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温度。沈亚秋的细腻情感不仅体现在文艺工作中,也体现在她的工作上。
当选南通市十六届人大代表以来,她围绕文化和社会建设深入选民开展调查研究,先后提出《关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建议》《关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建议》等建议意见。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沈亚秋先后被评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入选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名单,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最美警嫂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编辑|常畅
来源|人民代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