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盛弘,新任全国人大代表,一位资深“小巷总理”,服务社区一把好手。
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全国首家涉外居民区,居住着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户3.2万位中外居民,人称“小小联合国”。在这个国际社区,可以看见怎样的法治上海、法治中国?
这里是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兼古北市民中心主任盛弘讲述的故事——“小小联合国”,也是法治中国“智囊库”。
图说:古北市民中心一楼大厅,一幅漫画长卷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新民晚报记者 刘歆 摄
“七嘴八舌”开放包容
2011年,曾在外企工作的盛弘来到荣华居民区。
国际社区里,文化结构多元,居民需求多样,既为“小巷总理”,那就是要拿出总理的治理思路——服务为先、文化为媒、治理为魂。几年做下来,颇受居民认可。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批复虹桥街道为基层立法联系点。2016年,首批10家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启动运行,迄今增至25家覆盖16个区。在市人大常委会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基层立法联系点,盛弘担任负责人。“我们这个立法联系点的参与者,有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也有普通居民。”盛弘说,老外也是活跃分子,七嘴八舌提建议,外籍居民“王煊熔”热心公益,为“慈善法”提了不少真知灼见;丹麦人李曦萌在中国创业30年,特别关注公司法修订……
在立法联系点,盛弘常常听到法官、律师为了一个专业的法律问题争论得不亦乐乎,也亲眼目睹老外们因为参与上海地方立法和中国立法而赞叹“中国之开放,上海之开放”。2019年,老外们格外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特别想知道“开放的中国”如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向世界作出承诺,而在立法联系点,立法的过程就成了普法的过程,人们在这里看见了法治中国、法治上海的开放与包容。截至今年春节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完成72部法律的意见征集,征集建议1906条,153条被采纳;市人大常委会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完成32部地方性法规的意见征集,征集建议599条,76条被采纳。
图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修订草案)》意见征询会。任炫供图
“首提地”更见法治气象
最令盛弘难忘的是,2019年11月2日进博会开幕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调研。
在立法联系点,总书记说,大家立足社区实际,认真扎实开展工作,做了很多接地气、聚民智的有益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坚持好、巩固好、发展好,畅通民意反映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
由此,上海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首提地。
在“小小联合国”,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基层治理点点滴滴,中外居民关心的文明养宠、垃圾分类、小区停车……依次进入民主协商,自主提事、按需议事、约请参事、民主评事、跟踪监事,就是行之有效的协商规则;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头脑风暴,集思广益,难题也有解。
如果说,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民间建立的扎实、庞大的立法“智囊库”,让立法不断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我们的‘小小联合国’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向世界展现了法治中国、法治上海的气度和气象。”盛弘说,这些天,“慈善法”正在征集修法建议,“智囊库”积极建言,一如既往。
记者|姚丽萍
责任编辑|成鑫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