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分片入户听意见出主意想办法
“落后村”甩掉帽子发展快
“我家断水了。”“我家房屋炮损要赔偿。”“社里路不通。”……近日,南川区人大代表、兴隆镇永福村党委书记鲁盼刚走到人大代表接待点门口,村民就围上来请他解决麻烦事。
“你们有啥尽管说,我们一起想办法,一个一个解决。”鲁盼一边将村民迎进门,一边安抚他们的情绪。
自从村里设立了人大代表接待点,村民大事小事都爱往这里跑,鲁盼和代表们经常忙得不可开交,尽力做到让村民满意而归。
完善基础设施忙得安心
曾经的永福村天蓝水清、风景秀丽,茶叶、蔬菜等产业小有名气。但最近几年,随着金花、金星等邻村的产业崛起,永福村渐渐被甩在了后面,随之出现缺水户多、断头路多等现象,成为群众口中的“落后村”。
为了摘掉“落后村”的帽子,鲁盼召集村里11位镇人大代表,划片走社串户,征求群众对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他们走遍全村400多个农家院子、1000多户村民,拜访60多名党员干部,收集了上百条“金点子”后,决定首先从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入手,抓水路气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打造最美宜居村庄。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最终干成了几件大事:兴隆水厂立项建设,让全村人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三类人员”不花一分钱,水管就安装到厨房;建设20多条“四好农村路”总长达12公里,入户路7.5公里,水泥路通到95%农户家门口,断头路成为历史;修建750个三格式化粪池,解决龙川江沿线污染源问题,成功打造宜居村庄;全村85%农户安装了天然气。
几件实事干下来,村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代表们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卸下“大包袱”忙得开心
虽然村里大环境有了改变,但永福村有一个大“包袱”,让代表们如鲠在喉。
七社有400亩蔬菜地,因经营不善,老板直接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烂摊子:土地流转租金拖欠让村民怨声载道、拆旧复垦难度大、多个铁塔无人愿意接手……
鲁盼和代表们四处寻找承租方,但对方不是嫌弃租金高、包袱重,就是嫌弃铁塔有影响,没人愿意租下这块地。
为了解决村民土地流转收入及就业问题,鲁盼带着代表们到周边区县(镇)考察学习后,决定引进一家国有公司,通过“国有平台公司+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农民”方式种植高品质蓝莓,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既解决土地闲置问题,壮大村集体经济,又能带动村民就近务工。
今年3月,蓝莓基地建成,130多户农户靠流转土地获得了稳定收入,30多名脱贫户、低保户、五保户实现就近务工。
同时,该村支持壮大茶叶产业、引进万头生猪产业、发展花椒产业200多亩,多个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实现村民人均年收入18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近10万元。
随着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也得到改善,该村先后被评为市级“一村一品”、最美宜居村庄、“绿色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成功甩掉“落后村”帽子。
啃下“硬骨头”忙得舒心
渝湘至南两高速连接线(简称“南川西环线”)是市区两级重点项目,对改变永福村及周边地区交通有重大意义,但涉及永福村3个社42户村民的房屋拆迁,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鲁盼不仅带头发展好永福村这“一亩三分地”,还将眼光放长远,全力服务全区大项目建设。
面对拆迁量大、矛盾多等难啃的“硬骨头”,鲁盼和全村11位镇人大代表组成了项目工作组,并分成土地丈量、矛盾纠纷化解、后勤保障等几个组,按照各自分工集中学习新政策,召开院坝会讲政策、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等,花了7个月时间,提前完成了500亩土地征收、分户丈量等工作,确保“南川西环线”项目在永福村顺利推进。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区人代会上,鲁盼提交了2件代表建议,一是加快产业发展,壮大蓝莓等产业;二是加快推进水美家园项目落户永福村。
鲁盼说,这2件建议都已得到认真办理。随着水美家园项目落地落实,永福村将会迎来更大发展。
通讯员|张华
责任编辑|成鑫